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为何美国对我国“洋垃圾”禁令虎视眈眈?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外动态    发布时间:2018年3月30日 10:32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陈孟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价值高达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不仅如此,在当天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委员会会议上,美国代表指出,中国对于可回收品的进口限制极大地中断了全球废金属供应链的运转,要求中国取消“洋垃圾”进口禁令。对此,中国代表表示,我们会考虑各国的态度,但每个国家都有处理废品的责任。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必须限制废品进口,以维护国内环境。

“洋垃圾”进口禁令始末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对于走私电子、服装等“洋垃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5条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运输进境的将以走私罪论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列入限制管理的固体废物,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审查许可后允许进口。进口列入自动许可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应当依法办理自动许可手续。

而“洋垃圾”进口禁令,系对一系列中国官方文件的统称。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规定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通过持续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运输、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持打击“洋垃圾”走私高压态势,彻底堵住“洋垃圾”入境。

2017年8月,原环保部发布新版《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明确了《方案》中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名录4大类共24种,分别是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种)、未经分拣的废纸(1种)、废纺织品原料(11种)和钒渣(4种)。该禁令已从去年12月31日起执行。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进口固体废物规模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固体废物进口国之一。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2月废金属进口为44万吨,其中废铜为13万吨、废铝为12万吨。

原环保部在送交WTO的文件中指出,发现大量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混合在可回收的固体垃圾中,这严重污染了中国的环境。为保护中国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要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禁止高污染固体废物的进口。

一系列表态和官方文件出台之后,自今年开始,“洋垃圾”进口禁令正式实施。但未料到,不到三个月时间,该禁令便迎来了美方的取消要求。

美垃圾回收业公司受大冲击

事实上,高度依赖中国进口“洋垃圾”处理的,反而是发达国家。

根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ISRI)的统计,2016年中国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6亿美元的废旧金属制品,19亿美元的废纸(共计1320万吨)和4.95亿美元的废塑料(142万吨)。

如此巨大的出口额也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美国有15.5万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美国对中国的垃圾出口,这些工人平均年薪高达7.6万美元,贡献的税收总计达30亿美元。因此,ISRI表示,中国的进口禁令会直接冲击垃圾回收行业。而失去中国这一最大买家,尽管不少美国垃圾回收公司都在努力寻找替代者,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市场那样吸纳如此大量的可回收垃圾。

实际上,这些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可回收垃圾并不纯粹。美国回收系统的工作人员承认,经常会在可回收废纸的垃圾桶内发现玻璃瓶、油毡、手提包甚至毛衣这样的不可回收物。以往,二次分拣工作都由中方完成,费时费力不说,还存在环保风险。有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此次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将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这对美国回收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前,3月17日,原环保部部长李干杰(现生态环境部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就推出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充分确认了各国有权禁止外国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本国领土。“我们拥有这个权利,也尽到了责任。”据悉,中国的固体废物进口大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90年代以后,进口增速加快。20年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从450万吨左右增至4500万吨。这些固体废物进入中国后,在加工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这也成为中国下决心出台“洋垃圾”进口禁令的一个直接原因。

针对外方认为中国该政策引起了全球“混乱”,李干杰回应称:“要么是有些记者不太了解实际情况,要么是故意把一些责任往外推卸,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情况,给予了比较充足的时间。”李干杰强调,各国都要立足于自己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自己来减量、自己来处理、自己来消化。

阻止“洋垃圾”入境,仍需多方发力

其实,早在2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措施整治“洋垃圾”,但“洋垃圾”仍然屡禁不止。苏州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成员龚震系统地归纳了几方面原因:

一是利益驱使。国人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回收率不高、跟不上实际的加工需求,而进口“洋垃圾”成本很小,运到我国不需要支付环境处置成本,导致垃圾的“含金量”虚高。可观的收益刺激了“洋垃圾”进口生意,甚至产生了一条灰色产业链。以塑料垃圾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我国就进口了730万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56%。

二是地方保护。不少地方已形成了以进口、提炼、加工“洋垃圾”获利的专门产业村、特色镇等,成为地方发展经济不能轻易割舍的“到嘴肥肉”,地方保护是“洋垃圾”进口禁令长期难以奏效的一个根本原因。以“洋垃圾”进口大户广东省为例,其汕尾市碣石镇以分拣旧服装出名,清远市龙塘镇定安村、佛山市大沥镇联滘村都曾是有名的“洋垃圾村”。汕头市贵屿镇曾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曾有3000多家废旧电子电器拆解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20多年来,散乱的废旧回收方式、落后的拆解技术导致当地环境被不同程度污染。

三是监管不力。国内对垃圾处理产业保护不力,导致无证企业等通过逃税方式等获利,而正规的垃圾处理企业必须承受较高的运营成本。这种情况下,合规企业为了与不合规企业竞争,通过进口加工整理成本较低且“含金量”较高的“洋垃圾”,来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利益诉求。

四是走私难禁。自1996年起,我国开始对固体废物进口实行行政许可管理。但进口固废和“洋垃圾”是不同的概念,中国并未完全禁止固废进口,经许可进口的固废并非俗称的“洋垃圾”。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的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的限制进口固体废物,都可称为“洋垃圾”。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查获走私固体废物刑事案件146起,查证涉案废物26万余吨。

由此看来,要切实阻止“洋垃圾”入境,仍有待多方发力,多管齐下。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陈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