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新举措。据报道,作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之一,沪郊奉贤区正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桶的三级“桶长制”,让垃圾分类理念和做法在农村真正得到落实。
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已提倡了多年,但一些地方“说多做少”“雷声大、雨点小”。这固然有农民某些不良生活习惯难以根除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有关方面在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时,没有将相关责任精准细化并落到实处。
“桶长制”的出现,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难题找到了“新钥匙”。从奉贤区的探索实践来看,这把“新钥匙”既管用,又接地气。据悉,在此次试点的三级“桶长制”中,“一级桶长”由村委会班子成员和有关分管干部担任,对责任区域垃圾分类工作总体监督指导;“二级桶长”为责任区内的党员和志愿者,直接指导村民垃圾分类;“三级桶长”为垃圾收运保洁员、分拣员。“桶长制”直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关键问题,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有人管,还有人负责指导和落实。
“桶长制”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理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打通了农村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末端梗阻”,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规可依、有序推进,进而有助于农村形成更加整洁美丽的人居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审计局)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