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四川泸县打造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样板村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9日 10:11    作者:曾佐然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乡镇振兴规划中指出,实现乡村振兴,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做到全域90%以上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云龙镇作为全省乡村振兴试点镇,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10月17日,泸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云龙镇召开,云龙镇党委书记詹定敏介绍云龙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做法。

今年6月,云龙镇开始在伏耳村7社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伏耳村7社是典型的农业村,共有群众44户,在家114人,通过项目覆盖、县镇补助、村集体和农户自筹、社会捐助的形式,建设了两个阳光堆肥池,配置了12个钩臂式垃圾箱,50个简易分类式垃圾箱及垃圾袋和一辆电动三轮清扫车;制定了垃圾分类回收村规民约和考核奖励机制,初步形成了垃圾户分类消纳、村收集管理、区域压缩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伏耳村的垃圾分类处理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并决定将云龙镇伏耳村、云丰村、杨高村、战旗村、葛藤湾村作为样板村进行打造,普及4451户在家农户,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成绿色生态文明家园,走出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为全市提炼先进经验与做法。

云龙镇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实行书记、镇长负责制,镇治理办负责垃圾的统一转运和处理,村、社负责统一制定村规民约,保洁员负责收集,农户负责自行分类消纳,形成了县、镇、村、社、农户五级工作体系。

“我们探索建立一元约束机制:即以人头为单位,村民每月向村集体缴纳垃圾分类回收保洁费1元,主要用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治理和模范农户的奖励。以此增强群众责任心,引导群众共同遵守执行、互相监督评比,让垃圾分类成为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阳高村党支部书记介绍。

在垃圾分类回收试点中,云龙镇充分发挥村“两委”和“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成立垃圾分类回收理事会、村民监督小组,由村民直接讨论议定自治条例和考核奖惩办法,直接参与监督落实,常态化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每月由理事会领头,组织开展逐户评比,让村民互评互促,形成垃圾分类处理的良好习惯,切实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云龙镇坚持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建设模式,形成分类回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一点、县镇补助一点、村集体和农户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四级联动多元投入机制。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48万元,购置垃圾分类桶双桶3250个,钩臂式垃圾箱162个,钩臂垃圾车2台;已挖掘堆肥池1468个,其中挖土堆肥池1466个,阳光堆肥池2个。

云龙镇细化具体流程,垃圾分类试点具体处理模式为:农户进行一次分类,分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保洁员再进行二次分类,检查农户是否分类到位;分类成功后,将可腐烂垃圾放进阳光堆肥池堆肥,堆肥成功后还肥于农田;不可腐烂垃圾放进钩臂式垃圾箱,由镇上进行转运,县上进行统一处理。

云龙镇利用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院坝会反复宣传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走村入户收集群众意见,促进理解支持,变被动为主动;印制公开信、宣传单、张贴宣传画、运用村村响,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动员鼓励热心党员、村民、老协会、志愿者包户宣传,现身说教,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红黑榜作用,对先进典型和落后分子适时进行公示,并在村村响进行广播。目前,全镇已印制宣传资料6万余份,可腐烂、不可腐烂粘贴标志2万余张,大型标语32幅,印制宣传围裙5000条,日历5000张,制作展板、画报20张,绘制户外壁画5幅,悬挂LED显示屏1块。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