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高校“男厕改女厕”具有样本意义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9日 10:16    作者:汪昌莲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10月22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内,一则“温馨提示”引起了学生们的热议:“近段时间以来,出现了高峰时段本楼层女生如厕难的现象,特将此处洗手间全部改为女生专用,请各位绅士朋友到一楼或者其它楼层如厕,敬请谅解!”原来,该校为了解决女生如厕难问题,把某教学楼二楼的公用厕所改为了女生专用。(10月25日澎湃新闻)

部分高校女生偏多,厕位如果按通常的“男多女少”配置,势必会造成女生如厕难。事实上,这种尴尬问题,在一些高校确实存在。此前据媒体报道,为了向学校反映女生如厕难的问题,河南信阳师范学院的女生,曾在“世界厕所日”那天,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其他11所师范院校女生一起,致信本校校长讨要“方便权”。显然,四川农业大学的这次“改厕”行动,即将部分男厕改为“女生专用厕所”,是一种人性化举措,值得高校仿效。

然而,不仅高校厕位“男多女少”,当今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不均衡,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如厕,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并伴随人的一生。男女厕位不均衡,导致女性如厕难,进而折射出男女在如厕上的不平等,男性明显优越于女性,过多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如此语境下,女生“占领男厕”,也由当初的一种行为艺术,演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尴尬一幕。比如,2012年12月8日晚,五月天在福州市举办演唱会,省体育中心女厕外排起了长队,部分女歌迷还“抢占”了男厕。对此,不少市民呼吁提高公共场所的女厕比例。

在国外,早就将男女公厕供应量和承受量写入了相关法规中。如美国,就把女公厕必须多于男公厕两倍写入了十多个州的法律中,从公厕的设计和规划中,均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而在我国,北京将率先实施“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男女厕位比例不再“一刀切”,而是按照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时间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标志着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其示范意义不容小视。

可见,高校“男厕改女厕”,具有样本意义,同样适用于城市公厕的改进。城市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特别是,公厕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形象。因此,各地应借鉴北京做法,制订公厕建设标准,并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男女厕位比例失调、除臭和环保欠缺等诸多问题。要知道,解决市民如厕难,有利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特别是,应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使人们在享受公厕便利的同时,切记珍惜爱护,顺利通过公厕文明考验。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