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宁波海曙区6家企业年处理建筑垃圾150万吨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9:02    作者:王岚 通讯员 黄美华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新机器安装好三天了,几乎就没停过,有源源不断拉来的建筑垃圾需要粉碎。”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的宁波四明墙体建材有限公司近期购进了一台大型“钢铁侠”设备,它可以“吃”进大块的建筑垃圾,“吐”出小颗粒。负责人周存龙说,有了这台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周边地方可以不用发愁建筑垃圾无处填埋了,还能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龙观桓村旧村改造项目是最先得益的。新设备一运转,满满24车建筑垃圾就被拉到四明墙体建材有限公司。之后,石碶街道8车装修垃圾也紧随而至。周存龙说,这台设备主要以建筑垃圾中碎砖、碎石、碎混凝土、装潢垃圾等为原料,日均可消纳建筑垃圾500吨。这些粉碎后的建筑垃圾,是制砖骨料,经后续加工回炉,又成了一块块可以建房筑路的砖块了。

据海曙区住建局新墙办介绍,像四明墙材这种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墙材企业,海曙区已有6家,主要分布在高桥和龙观。“海曙已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综合化利用的全区域覆盖。”该局相关负责人说,这6家企业原料堆放场所面积超过130亩,相当于一个高速流转的中型建筑垃圾中转站,年可处理建筑装潢垃圾约150万吨。

据市城管局统计数据,2017年,宁波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量约为2600万吨,按五分之一计算,海曙区建筑垃圾量约有500万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涌现,成为化解建筑垃圾困局的有生力量。市新墙办生产科科长田效华说,海曙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早,发展迅速,目前该项工作已经走在全市前列。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做好对这些企业的引导工作,包括落实好环保措施,合理布局以及对再生产品的质量检测等。

结合垃圾分类工作,海曙区近年来不断探索提升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置能力,尝试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据透露,海曙区已启动专项规划设计,计划打造“静脉”小镇,引导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科学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发展。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