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共同缔造是垃圾分类治理稳稳的伟力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7日 17:47    作者:薛继业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人人产生垃圾,是制造者;人人厌恶垃圾,是受害者。垃圾是废弃物,是污染物,是危险品,也是可用资源。

“能卖拿去卖,有毒单独放,干温要分开。”这句广州市引导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顺口溜,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可持续,启示我们垃圾分类要集聚群众参与的伟大力量,积极传递“共同缔造”的正能量,涵养培育垃圾分类文明素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为美丽中国、美丽家园作贡献。

垃圾分类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也是提升民族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行为的大事,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响应和积极参与,各级党委政府把垃圾分类治理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目标引领,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把垃圾分类治理作为新时代“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加以前行,在决策中认真谋划,在行动中自觉体现,使政府推动引导与群众自觉参与“共同缔造”两个轮子一起转动、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前行。

设施建设是硬道理,乱堆乱填没道理。垃圾分类治理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是原则遵循,垃圾处理设施能力要跟上,政府要兜底。末端垃圾处置能力牵制前端垃圾分类。政府要根据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季节特点等要素规律,测算产生垃圾类别、垃圾数量和垃圾主要成份,来匹配处置能力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先行,补齐生态环境处置设施短板。做到“五个优先、一个加大”,即: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供给土地、优先环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化解“邻避”问题,保证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工业垃圾等各类处置设施建设顺畅,形成处置能力。政府要经常调度协调工作,做到部门不牵制,走程序顺过;施工不停滞,社会各界支持;技术不落后,达标排放、生态封场。处置能力有保障、垃圾有去处、科学能处置,可消灭乱堆乱填乱放问题。

精准分类是硬道理,混装收运没道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个环节不衔接将导致全面失败。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积极凝聚社会共识,发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缔造,着力构建“人人行动、家家参与、各方尽责、精准分类”共谋共治共享格局。“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大力倡导绿色回收循环利用理念,组织全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实践活动。特别是前端实施精准分类后,收运环节是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公开环节。许多居民小区和单位,存在物业公司不愿干,专业收集公司进不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跟不上,之间衔接不畅不达。普遍存在有居民“一袋甩”、物业“一桶混”、环卫“一车运”、末端“一起烧”、“一块埋”等现象。坚持把加强垃圾收运全流程把控作为重中之重,夯实系统收运环节保障措施。在精准分类基础上,加快回收、分拣、拆分、集散等中心场地建设,构建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E环保、易回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旧服装等线上回收和线下处置融为一体服务平台,推动“两网融合”建设,为上游回收企业与下游拆解利用企业搭建信息发布、竞价采购、物流收运、等提供服务,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公共机构带头是硬道理,光说不做没道理。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医院、军队等公共机构,是特殊的社会集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和公信力是至高无比的。从这个意义上,一是要强化号令意识。带头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指导垃圾分类治理的政策,更加深化对“非抓不可”的认识,切实增进对“一抓到底”的理解,抓紧出台“抓紧抓实”举措方案,百倍坚定对“抓出成效”信心,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分类的明白人、引领者、排头兵。二是要强化率先担当意识。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担负的责任重大、集聚群体优秀、社会关注高,坚持在平凡中培育参与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保持政治上自觉,行为上执行,实践上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建立考核垃圾分类制度,分类成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衙门作风、妄自尊大、盲目优越、光说不练,习惯当裁判,指手画脚、考核别人、纠正别人。三是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尽责履行指导职责,加强督查考核,真正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以参与垃圾分类的务实作风,为社会做示范,感召带动群众,培育文明家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企业参与分类是硬道理,放松监管没道理。垃圾分类坚持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呈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久久为功”的态势,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治理案例层出不穷,吸引各方关注,归纳起来,大约有六类模式,一是企业承包,业主、社区、物业、第三方协商共治机制;二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垃圾专业分类公司专职人员,进驻小区指导发动生活垃圾分类;三是企业上门收运服务,依托小区固定投放设施,采取预约上门、定时定点收集运行机制;四是企业进社区,采取积分换物、积分抽奖、积分服务激励引导机制;五是企业市场化保障,政府履行监督、考核、管理、处罚等职责;六是企业投资新建设施,与政府创新合作方式,缓解政府资金不足等问题,破解发展瓶颈。等等这些,市场有需求,政府想合作,群众又支持,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商机,发展由“后卫”变“前锋”,正从垃圾末端处理向前端分类指导、收集、运输等服务领域延伸的新业态,对于普及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投放率,推动垃圾分类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政府所无法替代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支持也为其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环境。“政府看中的是企业的服务效益,企业惦记地却是政府的奖补资金”。这句话勾勒出政府与企业是“肩并肩、求共赢”的关系。政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包括对企业的监管责任。要规范对企业市场准入、资质论证、技术能力、处理过程、随机监测等行为,激活企业秉持“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经营理念,充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不为逐利遮望眼,杜绝偷倒垃圾、偷排废水、乱埋灰飞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案件发生,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住建厅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