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菏泽单县试点生活垃圾分类 村庄环境大改善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7日 17:47    作者:牟张涛 赵念东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搞好家里的卫生,有空街上捡拾垃圾,也能挣钱啊。”10月31日,提到村里正在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方法,菏泽单县高老家乡张武楼行政村村民周凤云笑得合不拢嘴。

自今年6月份,该村作为全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创新分类方法及资源化模式,将村中垃圾分为不可沤和可沤垃圾。不可沤垃圾由保洁公司清运出村,可沤垃圾则由保洁员运至村外集中堆放点,经发酵转为有机肥,无偿供村民使用。因运送垃圾量减少,而节省的财政补贴,则被投入到“生态银行”,村民通过打扫自家卫生或捡拾垃圾领取“纪念币”,从“生态银行”兑换洗衣粉等奖励。

垃圾分类,可沤的进小桶,不可沤的进大桶。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摄

垃圾分类,可沤的进小桶,不可沤的进大桶。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摄

10月30日,单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朱庄自然村举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各科局、各乡镇(办事处)及部分村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此次现场会。单县将在全县乡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实施农村垃圾分类。

  巧用小小垃圾桶

  农村垃圾变身有机肥

10月30日下午,单县在高老家乡张武楼行政村朱庄自然村召开全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现场会。推进会现场,众人对放置于村民家门口的一个个白色垃圾桶仔细打量。“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垃圾桶,它们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张武楼行政村朱庄村干部郑合强向众人介绍。

如今朱庄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一只白色小垃圾桶,邻里间的街道上摆放绿色大垃圾桶。大垃圾桶与其他村一样,为统一配备,而这些小垃圾桶则由村里统一采购,一只5元钱,为包装涂料或油漆等使用后废弃物,免费向农户提供,村里花费400余元。

张武楼行政村是单县县委宣传部的帮包村,“不像城市,农村里的垃圾种类相对简单,几乎可以分为不可沤和可沤两类。”单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磊说,不可沤垃圾如塑料、纸屑、瓶子等,而可沤垃圾有如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瓜皮果壳等,以前垃圾一般都是随便放置于同一个垃圾桶内,一旦清理不及时,尤其到了夏天,不仅臭气熏天,而且滋生大量蚊蝇,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可能引发疾病。

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国称,自今年6月份,朱庄村作为全县创新农村垃圾分类方法及资源化模式试点,采用绿色大桶装不可沤垃圾,白色小桶装可沤垃圾,不可沤垃圾由保洁公司负责清运出村,可沤垃圾则由保洁员运至村外集中堆放点,一段时间后经自然发酵为有机肥料,无偿提供于村民施用田间作物,真正实现了农村垃圾再利用。

搞好家中卫生

  可兑换生活用品

10月30日,记者行走在朱庄村中,目之所及的主干道以及僻静小道上都十分干净,随便推门走进一家农户,院子里也收拾得干净、利落。黄橙橙的玉米堆成垛,熟透的柿子挂满枝头,时不时引来鸟儿觅食,叽叽喳喳,好不活泼热闹。

“这不多亏了村里搞的垃圾分类,现在家里多敞亮。”村民周凤云说,她对象一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也在外地,家里一般都是她一个人。原来,家里的垃圾全部倒进街道上的绿色大桶,剩饭、剩菜、瓜果什么的,一旦到了夏天,很是难闻。而每到春秋季节,刮起大风,满街的塑料垃圾满天飞。如今,家里的垃圾分开装,可沤垃圾每天上午8点就被专门人员运至统一沤肥地点,经过发酵,转为有机肥,而不可沤垃圾再统一运往县里处理。

因运送垃圾数量减少,节省了财政补贴,而这些资金被投入到“生态银行”,村民通过“打理”好自家卫生或捡拾垃圾,便可领取面值不等的“生态纪念币”,积累一定数额“生态纪念币”后向生态资源银行兑换环保生活用品。

“这项措施很惠民,也能激发村民打扫卫生的积极性。”村民张玉美说,凭借“生态纪念币”,她可以兑换洗衣粉、洗洁净、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自从村里实施这项措施后,她便没在这方面花过钱。

推行农村垃圾分类

  村容将有大改善

“我每天的活就是挨家挨户收取科可沤肥垃圾,虽然累点,但很有价值。”保洁员黄开文说,朱庄村给每户村民家门前放置了专用垃圾桶,盛放可沤肥垃圾,并宣传引导教育大家区分可沤肥垃圾和其他垃圾。他每天都要把垃圾桶里的可沤肥垃圾装车,运送到距离村民集中居住区数百米远的集中堆肥处。

据黄开文讲,他们将垃圾精挑细选,堆得实实在在,掺入麦秸的泥巴,夏天温度高,一周左右就能沤成有机肥。

村干部郑合强说,凡是能做到垃圾分类的村民随时将可沤制好的有机肥运到自家田里施用。村里一年可收回沤制300多吨有机肥,减少施用化肥100多吨,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据了解,自朱庄村今年6月份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全村共收集有机肥料9000余斤(人均一天产生1斤可沤垃圾),初步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垃圾运输、处理成本。村民在自家门口看到垃圾变废为宝,也极大提升了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村民自我保洁意识和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培养了居家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使村容村貌有了本质的改观。”单县县委书记穆杰表示。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