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从“邻避”到“邻利” 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全面投用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9日 17:52    作者: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不要建在我家门口!”这应该是所有人在面对垃圾处置相关基础设施时的第一反应,在大家印象中,传统垃圾处置相关设施诸如垃圾房、垃圾中转站等都是对周边居民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在我市的“三厂”初建之时,其实也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而现在周边的居民是如何欣然接受的呢,阁阁这就为大家解密!

“世界银行和宁波合作的垃圾分类项目,不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更多的是理念的蜕变。”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余宁说,“以前我们的基础设施以功能为主,世行给我们传递了全新的理念,项目的建设基本都能践行“邻利”的理念,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让周边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作为国家第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宁波市固废处置中心园区位于海曙区洞桥镇宣裴村,总占地365亩,内有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三个PPP项目组成。项目选址场地为独立山岙,四周环山,又毗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道路、通讯、水、电气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利用。

从“邻避”到“邻利” 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全面投用

像花园一样的垃圾处理厂

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我市中心城区3座焚烧发电厂之一,主要处置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该项目为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标杆工程,树立了生活垃圾发电洁净焚烧的新典范。

该项目于2015年1月19日签署BOT特许经营协议,成立项目公司正式开始运作,2016年1月现场施工开始,2017年6月投产发电。

从“邻避”到“邻利” 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全面投用

本项目被评为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省、市、区三级重点工程,荣获2017年中国循环经济最佳实践奖、被列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宁波市市民科普教育基地、党建教育基地等。项目前期的“邻避”变“邻利”工作经验被浙江省政府作为示范案例全省推广。

想到垃圾处理厂大家多半的画面是臭气熏天,环境脏得臭不可闻。但进入发电厂,不但没有一点异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优美的绿化和整齐有致的建筑,干净整洁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如果不仔细观察,还以为进入到了那个制造高端产品的企业里。

该项目外立面由世界知名建筑设计机构法国AIA公司倾情打造。引入蜂巢设计理念,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环卫车辆从城乡各处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过程,正如“蜜蜂收集花粉酿造蜂蜜的过程”。

进到里面,还可以看到博物馆,为周居市民提供环保科普、环境教育服务,同时还是工业旅游和党建教育基地。内设体育馆(羽毛球、台球、乒乓球以及健身器械)、室外篮球场和室外网球场,对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超低排放烟气净化工艺

居民们的感觉为什么这么好呢,主要是因为该企业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多项高科技组合工艺,比同类其他焚烧设施多两道工序,烟气排放标准严于欧盟2010(EU2010/75/EU)标准及国家2014标准(GB18485-2014),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从“邻避”到“邻利” 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全面投用

另外,每周周五是焚烧厂的公众开放日,群众可进厂参观,了解运营情况。焚烧厂还设立了日常监管小组成员24小时监督制,进行实地考察。委托第三方进行定期检测,检测数据通过公共渠道,进行信息公开。这种透明化运作模式,让居民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另一侧的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总用地面积76728平方米,主要负责处理宁波市中心城区的厨余垃圾,项目总处理规模为一期800吨/日,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400吨/日。

从2015年7月,世行示范项目子项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工程采用PPP模式开始实施,2016年3月28日完成社会资本合作伙伴招标,8月31日市城管局与宁波首创厨余垃圾处理有限公司签订PPP合同。项目总投30066万元,其中世行贷款2320万美元。厂区建筑达到绿色三星工业建筑标准,获得全球环境基金赠款70万美金。内有敞开式环保主题公园及宣教基地。

从“邻避”到“邻利” 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全面投用

市厨余垃圾处理厂是解决全市厨余垃圾处理末端问题的必要处理设施,也是确保生活垃圾“源头居民分类、中间分类清运、末端分类处置”大框架能够顺利落实的关键,厨余垃圾进场后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纳入燃气管网进入千家万户,其中一期沼气处理能力为每天5.5万标准立方米(含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气每天1.8万标准立方米),二期将达到每天11万标准立方米。也是一项造福民生的重点工程。

位于马路对面的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占地50亩,总投资2.05亿元,该项目于今年6月21日投用试运行。这两个项目的投入使用,给我市的垃圾入理和垃圾分类工作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完美破解“邻避困境”

目前,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三厂六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部分已经投用。三厂中的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于去年8月正式投用,餐厨垃圾处理厂已于今年6月21日试运行,厨余垃圾处理厂也将于今年8月底具备厨余垃圾进料生产能力;六站是指坐落于海曙、江北、鄞州、镇海、东钱湖的6座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主要转运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东钱湖转运站正常运行,其他5座正按照进度有条不紊推进,预计今年底都将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是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基石,到今年底全市相关基础设施将全部投用,这将是我国首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入应用,必将对国家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新走向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何锡明说。

从“邻避”到“邻利” 宁波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全面投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该工程14年正式启动以来,经过近3年前期工作,成功破解了此类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的“邻避困境”。

项目推进中,针对干部群众存在的“要不要建、为什么建”等问题,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议、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党员及村民代表外出考察等形式,加深对垃圾焚烧项目的直观了解,并就建设标准、征迁安置、环境保护等问题与群众沟通。据统计,累计召开协调会议近百场,并组织20批次、1500余人赴苏州光大垃圾焚烧厂、海宁绿色新动力垃圾焚烧厂和北仑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考察,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

拆迁过程中采用“阳光征迁”模式,在20天签约期内,151户拆迁户中有145户签约,签约率达96%。

固废处置中心建成后,篮球场、健身房、环保主题公园和展厅都将向公众免费开放,真正从邻避做到临益。

“以前厨余垃圾处处理厂投产的时候,我们还有疑虑,怕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经过多方做工作,我们想通了。现在,处理厂建成了,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真是太好了。”家住附近的居民周先生说。

“三厂六站”建立的初衷便是为了让城市和居民生活环境更美好,所以当周边居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基础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和益处后,自然也接受和认同了。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好伙伴”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的改变吧!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