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记者在东钢厂区看到,该地的土壤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黄石市12个土壤修复治理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已有8个完成主体工程招投标并进入修复治理阶段,剩余4个即将完成前期咨询,进展情况良好。
今年以来,黄石市抢抓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构建土壤污染防治“黄石模式”的重要抓手,全市土壤修复治理项目建设形成“推进有力、协调联动、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市政府先后召开三次现场推进会、督办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土壤修复治理项目依次要完成场地初查、详查、风险评估、方案编制、可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等10个环节,项目实施专业性强、程序繁杂。为最大程度的简化程序、压缩时间,市环保局约请市国资公司、市环投公司、市交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公司开展研究交流,学习借鉴平台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中的先进经验与成熟做法,并结合土壤修复治理项目实际形成了归并压缩环节等相关意见,意见被生态环境部起草的《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吸收采纳。另一方面,市环保、国土、规划、发改、农业等部门积极推进部门协作,开辟绿色通道,联合开展土壤修复治理项目立项、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等技术审查,建立了“调查评估——方案编制——方案审查——治理修复——效果评估——项目验收”的项目管理体系。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调研组在我市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调研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同时,黄石市按照“边查边建、边管边建、边防边建、边治边建”总体思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后制定并发布了《黄石市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黄石市工业企业退役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和《黄石市重点企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等规章、标准,明确资金申报、审查(备案)、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等要求,确保流程清晰、责任明确、过程规范、体系健全。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