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湖州长兴首创垃圾分类“绿色授信”家庭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3日 17:56    作者:郑超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美丽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通过各类激励机制来帮助大家养成分类习惯,是各地都在尝试的做法。

日前,在湖州市长兴太湖街道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绿色授信”仪式。在现场,该街道首批116户家庭被授予绿色信贷家庭,除了荣誉之外,每户家庭还拿到了1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月利率优惠至4.5厘。

据了解,被授予信贷的116户家庭不是生产经营户,也不是创新创业者,就是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而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垃圾分类A级示范户。自今年4月份太湖街道开始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这116户家庭成为其中践行垃圾分类的佼佼者。

垃圾分类与绿色金融结合的做法颇有新意。据介绍,太湖街道为了鼓励更多的市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扩大绿色环保覆盖面,联合长兴农商银行,以“绿色普惠金融”为载体,在全省范围内首创垃圾分类示范户集中授信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行动的探索,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热情氛围。”太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程玉兰表示,这种做法在长兴甚至在省内也是一种尝试,通过这种尝试让居民受益于绿色金融,同时也把垃圾分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来,让整个社会形成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

近年来,在两山理论诞生地湖州,各类围绕垃圾分类工作的“绿色账户”“绿色榜单”等创新举措并不少见。

在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为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德清团县委和钟管镇政府联合打造了一家“青春生态小屋”,开设“垃圾分类公益超市”,给每户村民发放了一张积分卡。村民攒足一定积分可到“公益超市”兑换电水壶、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而收集起来的厨余垃圾则被加工成有机肥料,村民家里种花种草有需要都可以免费领取。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乡发展绕不开的课题,垃圾分类是无害化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湖州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种创新激励机制对源头分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城市居民分类参与度更高了,乡村百姓也养成了分类好习惯,以安吉县为例,目前该县188个行政村已经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按照浙江省未来5年的规划,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力争在2022年左右实现全覆盖,实现100%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率,以及超过60%的回收利用率。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