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上海闵行区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出成效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5日 17:53    作者:俞凯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我们小区上班族多,让他们定时定点执行垃圾分类,感觉颇有难度。”

目前,上海各区正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主动配合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但不能马上改变习惯的市民,也让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遇到了阻碍。

澎湃新闻记者近日在闵行区了解到,为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见实效,闵行各街镇整合了相关部门、居村、区域单位等各方力量,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其中,江川路街道的两个小区垃圾减量率已达35%;吴泾镇还开展了“党建引领红色物业、联动推进垃圾分类”专项工作,绿色账户实际用户活跃度位列闵行第一。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新设立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新设立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垃圾箱房前,志愿者帮居民拆袋分垃圾

11月13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在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的凤凰景苑小区看到,新设立的凤凰景苑一号箱房除了黑色、棕色、蓝色、红色等四个“标配”的分类垃圾投放箱外,还印有“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口号、垃圾分类投放点公示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告知书,公布有便民服务电话和垃圾箱房每天开放时间(早上6:30-8:30,晚上18:00-20:00)及每天垃圾清运时间(上午9:30-11:30,晚上20:00-22:00)。

凤凰景苑小区新设立的凤凰景苑一号箱房,用标牌告知居民垃圾投放时间。

凤凰景苑小区新设立的凤凰景苑一号箱房,用标牌告知居民垃圾投放时间。

凤凰景苑居委书记顾倩倩告诉记者,根据江川路街道垃圾分类推进计划,富仕一期、万国府小区、景谷住宅小区、凤凰景苑小区等从今年7-8月起陆续撤除了原来小区每个门洞的垃圾桶,在小区合理位置设立或改建了统一的垃圾分类箱房,并设定了固定的垃圾投放时间和清运时间。

刚开始,很多居民不清楚投放垃圾还有固定时间,看见垃圾箱房关闭,就将垃圾袋随手丢在箱房旁边的地上一走了事。

顾倩倩说,为让居民更充分了解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工作的意义和要求,刚启动的那段时间,环卫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驻守在垃圾箱房,手把手指导居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尤其是垃圾桶撤掉的第一、第二天,社区志愿者、居委干部撸起袖子,动手帮助居民撕开垃圾袋,不厌其烦地告知居民:鱼虾贝类、卫生间用纸、尿不湿属于干垃圾,咖啡粉末、茶叶渣、中药渣属于湿垃圾,有包装物的湿垃圾应将包装物去除后分类投放。

经过三天努力,大部分居民懂得了如何准确分类垃圾。垃圾箱房还加装水龙头、照明灯,备有肥皂和纸巾,方便人们分类垃圾后洗手消毒。

江川路街道的生活垃圾投放点配备有志愿者休息室和洗手龙头。

江川路街道的生活垃圾投放点配备有志愿者休息室和洗手龙头。澎湃新闻记者俞凯图

居民渐渐改变习惯,垃圾减量率达35%

凤凰景苑小区只是缩影,在闵行江川路街道的诸多小区,垃圾分类已见成效。

景谷住宅小区志愿者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

景谷住宅小区志愿者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上海闵行区江川路街道供图

在景谷住宅小区,楼组长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楼道内每家每户参与垃圾分类;每逢定点投放时间,小区志愿者们都会在现场,一边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一边协助打开塑料袋,重新分类垃圾并投放。

如果前往垃圾投放点路程过远,居委就动员同一楼道的志愿者与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结对,帮忙投放垃圾。

考虑到该小区36号楼下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引发居民不满,景谷住宅小区所在的红五居委根据实际情况,已与物业公司商量,将门房间分出一半做垃圾分类投放点。为了提升垃圾分类的荣誉感,小区还准备评选垃圾分类的“明星”居民。

居民周老伯说,有居民认为垃圾分类的投放时间太短,很难与自己的时间配合。其实景谷住宅小区垃圾投放点位的开启时间为每天早上6:30-9:30、晚上17:00-20:00,一天六小时已比较充裕,习惯的养成是最关键的,怎么才能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据江川路街道统计,景谷住宅小区居民总户数1444户,今年8月中旬启动撤桶计划,实施定时定点投放。该小区首日共有789人次、580户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占小区总户数35%,产生7桶湿垃圾;原日均有干垃圾量80桶、湿垃圾量0桶,现日均有干垃圾量25-35桶、湿垃圾量8桶,低附加值可回收物34.71斤,垃圾减量率达到35%。

建成于2001年、拥有510户居民的江川路街道富仕一期小区启动撤桶计划以来,原日均有干垃圾量28桶、湿垃圾量0.5桶,现日均有干垃圾量17-18桶、湿垃圾量6-7桶,减量率也达35%。

吴泾镇绿色账户活跃度排闵行区第一位

目前,江川路街道已建成闵行区首个两网融合中转站和23个两网融合回收网点,基本实现对生活性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打包、分类暂存及转运处置功能。

江川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敏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所谓“两网融合”,指的是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网与生活垃圾清运网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各环节的融合运行,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

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闵行吴泾镇的做法则是通过“大调研、大宣传、大评比”的方式,来实现“党建引领红色物业、联动推进垃圾分类”专项工作的目标任务。闵行区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表示,镇里制定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督察小组,负责对推进红色物业、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目前,吴泾镇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已累计开展92场、10463人次参与;在22个居住区累计发放绿色账户卡31311户,覆盖率达到96.9%,开展绿色账户积分兑换56场次,绿色账户实际用户活跃度在闵行区排第一位;宝秀路居民区党支部依托“绿色家苑”团队,用小区内开辟的花卉培植基地中的花卉绿植来兑换居民家中的有害垃圾;通海新村党支部还借助区域党建共建单位吴泾实验小学学生电视台的资源,拍摄了一组垃圾分类宣传片,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